整理、轉貼自奇摩家族--東海大學劍道校友會家族

攻--真的是一個需要用心體會和練習的概念
而不只是做出形式上的動作而已
重點還是精神、氣力的專注
和敏感、瞬間掌握時機打擊的能力

否則就像狐狸學弟講的:死,不枉矣!!


影子(chaiing19712000)說:
攻的必要
之前SAM學長有提到,強勁的打擊,必須要強勁的「攻」做為前奏。這點在湯野正憲老師著的「劍道教室」也有提到,他認為必須要「攻而後擊」,而不是「打了再擊」,在劍道中除了學習如何運動身體做出正確打擊之外,學習如何「攻」,也是很重要的。
初學者如何學習「攻」--從放低劍尖開始..
不過由於「攻」是個很難掌握的概念,湯野老師也認為:

「『攻』是個很難理解的動作。攻可分做『有形的攻』和『心攻』,兩者合一所表現的攻,才是真正的攻。起初只練習型態上的攻。...在第13課程,關於『攻』的項目,敘述採用『把劍尖降低進出一步』的方法來攻中心。這是在迄今所練習的攻法之中,最能為初學者使對方感覺到『攻』的攻法。」(頁85)

因此之前讓我大惑不解的「放低劍尖」的作用,從學習如何「攻」、「形態上的攻」的角度來看,就可以理解了。從「逼攻」的角度來看,因為把劍尖低下,攻方的手被隱藏起來,而且因為劍在對方竹劍底下,反而容易打對方的「出端手」,會讓對方備感威脅。從「誘攻」的角度看,因為把劍尖放低,自己的面部整個露出來,對方會覺得是個很大的空隙,很容易趨前打過來。從「心攻」的角度來看,以我自己的經驗,對方如果不是感到手部被威脅、被引誘打面、就是因為大惑不解而不敢輕舉妄動(我之前的狀況),無論那個狀態,對方都非常容易因為我方放低劍尖這個動作,而陷入劍道四戒:驚、懼、疑、惑中。因為有這樣的作用,所以我最近也試著在對打時放低劍尖,以學習掌握攻的動作和感覺。
當然讓對方感到被攻之後,能不能掌握時機,做出迅速而正確的打擊,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就像我在總統盃時因為劍尖放低,反而被對手搶到「出端面」..(~>_<~),還有跟林豪駿教練練習時,被他用「單手刺擊」準確刺中喉部...:P,無論如何,我覺得還是要靠持續的練習來加強!


Sam(sam9117)說:

Re: 為了攻而攻
看你這段描述,我的直覺是,你可能是「為了攻而攻」,過於拘泥於「攻要放低劍尖」,所以才會被打面或刺。

狐狸(waity_20)說:

Re: 為了攻而攻(學習的點!?)
各位前輩大家好:
久沒PO文,一點想法也不知可不可,望諸位大人大量,容小弟在此微辭。
接應Sam學長所講的「為了攻而攻」,我想應該是指學習心態上所切入的點的問題!
大多數的人剛開始學習都只能注意到外表與皮毛,雖然前輩們講了許多精闢的道理,當下卻往往無法體會其言中的真諦,還記得余松學長在我第一年學劍時便講過『攻要有守,守要有攻,也就是說攻擊後要有防守的準備,防守後就是準備攻擊,連貫起來就是一套攻勢』,那時候聽聽也不懂就淡忘了,直到要畢業前學長回來又提醒到,我才深刻地了解其實這段話是指心不能鬆懈。
學劍道體力很重要,精神的鍛鍊更重要,兩人交劍、切入、打擊,看似平順流暢,期間的過程卻是纖細而綿密,注意力之集中從一進場雙方展現的氣勢就可以感受出來;沒錯,觀看旁人的動作可以習得許多經驗,卻像五輪書所講的一切都只是旁枝末節,而應該要去注意場上人動作的時機、反應的時間點,個人以為那才是真正足以累積經驗的地方。
只是模仿動作的話,倒不如回頭鍛鍊基本體能與打擊,記得第三年的寒假集訓,自己突然開竅似的,很順地作出老師所教較具技巧性的動作,然而這之前並沒有刻意去練習,當時反省的結論是『動作的基礎,不過就是協調的習慣。』
所以劍尖壓低感覺比較有壓迫性沒錯,然重點應在為什麼壓低劍尖、所產生的後續動作及反應時間『點』,而不是一昧地壓低、切入,為了攻而攻徒具形式,死,不枉矣。

asdfgh(ataching)g說:

教練之前有跟我講說:你比賽的時候要看對手是哪一型的選手,然後再準備好劇本。
不過教練說我是比較蠻幹型的那種,我想我還是要多多比賽來增加經驗,才能夠思考說怎麼去準備劇本吧!
不過這樣還是有優點的,只要想著我還是個初學者,不要有太多顧慮,只要往前攻擊就好了!這樣的話就不會怕對手有多強,也不會怕被打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ing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