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林豪駿老師第一次帶交大劍道社練習,社團凡是有戴護具的人幾乎全員到齊,連清大的劍友也到了,還到了一位剛入社還在學中段的學弟。 
茲根據個人記憶記錄如下: 

(一)熱身:不要忽略熱身,熱身做不好,或做過頭,比賽也不用打了,而且容易受傷,所以熱身要認真做。要注意的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能狀態、肌肉反應不同,所以不要強求每個人做熱身運動的速度、次數都相同,這樣也許也有人會做得過多而消耗體力,熱身要量力而為,找出自己最能熱開的頻率、時間長度,照自己的能力去做。 

因此熱身時的跳躍擺振,也不要強求每個人速度都一樣,重點是動作做正確、做對。比較要注意的是,跳躍擺振兩腳要踩實再跳出去,有的人求快,很容易變成左腳浮在半空中,或是右腳只是點一下,這都是非常不正確的動作。因為腳如果沒有踏實,不管手再怎麼用力,打擊都沒有力量,要是養成習慣,對日後的打擊面動作會有不良影響。 

另外做前弓後箭的時候,後腳的腳掌要拉起來,不要貼地,這樣小腿後方的阿奇理斯腱還有腳指、腳掌的肌肉才會拉開,跳面的時候後腳才不容易受傷。

(二)腳步:腳步是一切打擊動作的基本,腳步搞不定,其他的就不用說了!
 1.以後練習要加入跑步的練習,一般人跑一公里大約4-5分鐘,剛好是一場比賽的時間,所以不妨每次練習前先跑一公里。另外做左腳單腳跳,繞道場來回四趟,也是訓練腳力的好法子。左腳有力,打擊時才跳得出去。 
2.打擊時手腳的動作和步行是一樣的,人在步行時,一定是左手右腳出,右手左腳出,打擊面時也一樣。在左手伸出去往上拉的時候,右腳同時踏出,左手揮下來打擊的時候,左腳同時收回。這樣子做才不會出現打擊時,左腳拉不回來,或拉得太慢的問題。 

(三)手:1.做任何打擊時,左拳在身體中心線上移動,即使是做手部打擊、切返左右面,也只是轉動左手腕而已,左拳仍在中心線上。
 2.打面的時候左拳是像畫半圓一樣的往上抬,不是直線式的往上抬。直線上下的話,右手容易出現破綻,被打擊手。

 3.在打擊面揮上去的時候,用眼睛餘光,應該可以看到兩手肘成三角形並列在面兩側,不然的話就是手張太開了,手張太開會製造破綻,也會影響速度和柔軟度。 

4.握劍:其實握劍時右手未必一定要貼住劍鍔,而是以每個人雙手合十,自然上下分開時的距離來握劍,因此有的人會握比較長、有的人握比較短都無妨。握劍是以每個人手肘可以最放鬆的方式來握劍,因此有人會把劍柄皮剪短,以方便輕鬆握持。 

(四)切返與距離感:切返非常重要,在日本的劍道,是非常需要深度的研究和修練的技術。

 1.切返的目的:熱身、訓練距離感 

2.攻方打切返,是為了訓練打擊時的距離感掌握,因此有時打切返,守方不架劍,以確認攻方是否能正確打到左右面。抓到距離。切返最難打就是體碰後的第一支左右面,因為哪時的距離最難抓,再來是一開始的第一支面。不過如果這個練不好,那麼以後「體碰-退擊」的連續打擊也會很難打。 

3.有人將「一刀一足」距離,視為是劍尖或「物打」相碰的距離,這是嚴重錯誤。一刀一足距離正確的說:是一個人跨一步就可以打擊的距離,因此每個人的一刀一足距離都會不太一樣。平常練習就是在學習如何掌握自己的「一刀一足」距離,以及如何增大自己的一刀一足距離。而比賽時就是要設法讓對方進入自己的一刀一足距離,由此而有種種技巧和招式。

 4.因此切返要慢慢打,正確的打,注意左拳和手腕的運用,動作要做大,不要變成在頭上畫圈圈。

 5.守方練切返,是在練眼睛,掌握距離以及對方劍尖。守方眼睛要正視對方的面,只用眼睛餘光注意對方劍,這在比賽時也是一樣的。不這樣做,就無法掌握對方移動。 

6.守方擋劍,盡可能擋住對方劍的中央部位。就檔劍而言,劍尖因為移動幅度最大,最不好檔,劍尾靠近劍鍔部份移動幅度最小,但是力氣也最大,也不是很好擋。退而求其次,就擋中央稍靠劍腹部的地方。其實這也是拂擊、敲劍擊面一開始的打擊部位。 

7.一開始擋劍,手拳都很靠近身體,竹劍成為垂直,隨著不斷練習,手拳應該盡可能伸出去,越接近中段的樣子越好。這樣子成為習慣,以後打格擊(suriage)才打得出去,因為擋和揮出成為一動,否則擋得太靠自己身體,要再揮出去打擊時,通常對手的身體已經很靠近,沒有距離可以打了。 

(五)練習:1.練習不要求快,先求姿勢正確,基本動作練好最重要。以後約束練習時,可以把打擊次數加倍,先打六隻大支面,再打六支小支面,新生不會打小支,就12支都打大支,注意手拳、腳步的移動,不要為了求快而扭曲了。甚至有人這一個月內所有的約束練習,想要都只練單支面,也行,但是動作要認真做確實。
 
2.做約束練習時,中段架好,距離看好就打出去。這樣子才能確定自己的「一刀一足」距離。然後每次練習加長一點,慢慢訓練拉大自己的距離。不要一直用小碎步前進偷距離,這樣子就算打到也搞不清楚自己的距離在哪裡。 

3.打擊時注意自己的身體、面、胴要和對方平行,也就是完全所有的中段架勢、打擊都要正面面對對方。劍道打擊永遠是堂堂正正的,不是彎腰駝背,歪七扭八,畏畏縮縮的打擊。側身、扭曲的打擊,反而容易露出破綻,給對方打到,例如打擊手之後的殘心。

 4.馬步擺振的重點不在用劍打屁股,也不是扭腰,那樣子做把膝蓋拉直也可以,不用蹲馬步。馬步擺振劍向後拉的時候,要把劍往後平行(略向下)做出向後刺的感覺,讓整個後背好像弓一樣的向後拉,然後放鬆往前揮出打擊。這樣練可以鍛鍊肩膀的三角肌,打小支面/手的時候,才會產生動作小但很強的力量。

 5.新生練習先練中段、中段-打擊-中段、前進後退連續打面,這些動作只要姿勢正確、做流暢,就可以戴面練切返了,頂多再加米字步和米字打擊。還是那句話:基本動作做確實、做正確最重要,否則練再多都沒有用,頂多是練體能而已。至於快,可以在確實的基本動作上慢慢加強。 

(六)注意安全:打劍、練劍時首先注意基本動作要做確實,其次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除了熱身要做好之外,例如:做刺喉練習時,守方要記得把下巴壓下來貼近胸部,讓整個「刺垂部」貼近胸口,隱沒喉嚨。做手部打擊時,攻方打過來的時候,把手腕翻轉,或讓攻方打劍鍔,不然日積月累,手腕多少也會受傷。 

(七)比賽練習:做比賽練習時要注意
 1.眼睛看對方面部和劍尖,但是用餘光涵蓋周遭空間。(影按:即宮本武藏所謂用「觀」,而非用「看」之意,或謂有如「觀遠山」一般的看對方。) 

2.一但決定攻擊目標和方式,就不要猶豫的打出去,不要考慮會不會被打到,有沒有效。這是比賽練習,要打出去才能反省、改進自己的招式。不要沒有打、或打了一半縮回來,沒有做完全的動作,根本無從檢討、改進起。 

(八)關於腳步移動的重心,還有握劍的握法,都看每個人自己覺得最方便的姿勢去調整,沒有一定的準則。重點是:保持隨時可以出發攻擊的狀態。因為每個人的高矮、體型、性格都不同,適合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除了基本動作之外,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打擊方式、技巧、劍風,這樣劍道才會多樣化、才有趣。 

(九)成績:練劍的人要注意自己成績:教練有令--凡交大劍道社社員,如果一學期被當科目超過三科,或是超過總學分三分之一者,一律禁止練劍一學期,專心唸書。不然練劍練到被退學、轉學,不只讓人傷心,對教練之前訓練付出的心力,更是情何以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ing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