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貼自http://www.wretch.cc/blog/wtruck&article_id=3486274

一九六○年代烏來觀光事業曾一度衰退,烏來街上一些靠觀光客維生的商家,因收入減少,生計發生問題,紛紛準備轉移陣地,另覓出路。但又捨不得勤奮經營,辛苦建立的基業,正在進退維谷,去留難決之際,誕生了台灣有史以來的第一架空中纜車,在民國五十五年間正式在烏來瀑布開始營運。因為遊客來自全國各地,林管處為了使乘客對林業單位留下良好印象,除了嚴格規定注意禮貌及行車安全之外,還特地製發站務人員及台車工友制服,使整個台車站立即整齊劃一、精神煥發。


人的體力畢竟有限,那時每台車乘坐四人,試想一部台車上坐著四個大人,由另一個人在上坡的軌道上一步一步的往上推著走,速度緩慢可想而知。在客人多時或到了下午體力逐漸不支時,台車工人的家人總會紛紛出籠,跑到軌道邊幫忙推車。正因如此,四人一組的大個子或胖子,或者是多帶孩子的,都被台車工人和他們的家人列為最不受歡迎的「奧客」。至於出手大方,以美金或日幣給小費的外國觀光客,則最受歡迎。據說,那時為了選擇客人,台車工友、客人與台車站管理人員之間經常會發生誤會和爭執。為了疏解載客營運的瓶頸,以及難以避免的紛爭,林務局決定規劃以機械替代人力,一九七四年第一輛由馬達車頭拖著一列台車的機動台車於焉上路,而手推式的輕便車也隨之走進了歷史。


至於當時的人力台車遊覽與歌舞表演是如何串連的呢?


約一九五○年代,烏來泰雅望族之一的周家么女周麗梅,在台灣大學附屬醫院擔任護士小姐,與就讀於台灣大學森林系的平地青年邱志行結婚,兩人因喜愛大自然,發現烏來的遊仙峽溪谷裡有一大片岩磐,地形風景非常幽靜,於是在那裡搭了幾間木板小屋,也因清澈的南勢溪就在岩壁下緩緩流過,所以稱它為「清流園」,並召募了幾個原住民女孩,教她們跳舞表演。


當時烏來二號橋及環山公路還沒有建築,台車尚停留在單軌人力推送階段,觀光客主要的遊覽路線是從停車場走路到台車站,搭台車到清流園上方,再下坡走到清流園,看完歌舞表演之後再爬坡上的台車道。林務局在此設置了售票站,遊客可以再買票,搭車去觀賞瀑布。藉由台車,完成封閉式的「台車—清流園—台車站搭台車—瀑布」觀光流程,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那種幽秘感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啊!


(陳顏,本文與〈台車與馬車工人的爭霸戰〉皆參考烏來風景特定管理所網站:http://www.construction.tpc.gov.tw/wulia/enable/about/fable1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iing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