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第二教學區的源由 在1999年的「118停車場事件」及2000年的「V大樓(人文大樓)事件」中,包括前建築系主任漢寶德、持異議的東海學生以及校友,都曾提出過規劃「第二教學區」以抒解現有教學區壓力,避免破壞原有校園景觀的主張。在東海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校方積極進行硬體教學設備的改良,以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的趨勢下,開闢原有的農牧場用地,規劃建立第二教學區,就成為V大樓改建人文大樓後,東海校園下一個重要的大型建設。 東海校方於晚間七時,在學校「茂榜廳」舉行「第二教學區規劃」公聽會,聽取各方對於第二教學區設計的意見。在初步規劃中,未來第二教學區完工後,主要將供管理學院、農學院,及未來預計要成立的藝術學院使用。會中負責規劃的黃國豐建築師向現場師生講解其已設計完成的四個方案,皆有其階段性不同的發展。 由於之前「V大樓事件」引起校內師生對學校空間發展問題的高度關注,因此「第二教學區」規劃案,也引起校內輿論的討論。校內對「第二教學區」規劃案的主要爭議點在於其和原有舊教學區的連繫。 在12月27日的公聽會上,當時的學生會長林德宇表示,在大學裡學生本就應進行多方面的接觸,因此新舊教學區間應該保持密切的互動。然而現場出席的建築系主任羅時瑋表示,基於交通的因素,兩個教學區之間的互動「根本就不可能」。而對於兩個教學區之間的交通安排,公聽會現場並沒有達成共識(《東海成報》2001.4.10)。 2001年元月,由人間工作坊、台灣文化研究社共同發行的校園刊物《東潮》第3期刊出〈新校區、老問題--學生的權益在哪裡?」〉一文,批評校方的「第二教學區」規劃方案中,只針對不斷增加的學生人數做考量,並規劃了大量的教學、研究所需的空間,卻明顯缺乏學生活動和住宿所需的空間。《東潮》批評:一個不顧學生真正的教育和生活問題,一昧的只想蓋教室收學生,出賣學生權益換取高額的學雜費收入,這樣的新校區能被期待嗎?(《東潮》第3期,2001) 另外在元月間召開的東海董事會議,也邀請王亢沛校長及黃國豐建築師簡報「第二教學區」規劃進度。與會董事大都認為規劃相當周詳,並原則同意興建「管理學院大樓」及「藝術中心」兩案。但也有部份董事認為學校不宜再繼續增加人數,同時東海「未來發展區域」應仍限於現有校區,依建築系研擬之「舊學區增建新教學空間建議案」為主軸加以充實,解決教學空間需求。 (註:「舊學區增建新教學空間建議案」,即為處理由於V大樓改建人文大樓引發的爭議,而在2000年暑假由建築系、景觀系老師組成之工作小組完成之「東海大學教學區整建規劃報告」。因為這份報告提出將東海教學區分成七個區塊,以分散解決教學空間需求問題的構想。部分建築系學生戲稱這個規劃報告為:「東海七塊論」) 但王亢沛校長認為,考量因應新世紀學術發展領域趨勢,學校必需成立新系所、適度增加學生,尤其「管理學院」之發展,攸關學校甚鉅,限於現有校區建地不足,確難於其中覓得適當地點興建足夠量體大樓,「第二教學區」之規劃與興闢,實有其必然性與殷切需求(《東海大學行政會議記錄》,2001.1.17)。 同年4月10日出刊的《東海成報》的社論--〈成報觀點〉中則認為,交通動線的聯絡問題,將是第二教學區計畫成敗的關鍵。如果學校不注意處理兩校區間的交通聯繫問題的話,第二教學區的興建將使得東海校園的整體性和資源共享遭到破壞,加重了校內各學院「閉門造車」的現象,有違東海「綜合型大學」的自諛。同時兩教學區都建立自己獨立的公共設施、宿舍區,但在沒有充分聯繫的情況下,變成校內存在兩個生活圈,容易形成公共資源的浪費(《成報》2001.4.10)。 5月30日晚上七時,東海大學學務處及總務處在茂榜廳舉辦「第二教學區第二次公聽會」,由負責規劃的黃國豐建築師就各方意見及規劃方案作說明。 《東海采風》第七輯中並未明確計算出興建第二教學區所需經費,但從2000年開始,東海即已進行人文大樓、理學院大樓、研究生宿舍等重大工程的興建,現在加上第二教學區的開闢,如果考慮到未來20年學生人數的下降,以及現有學生學雜費佔學校收入近七成的比例,那麼未來這些建設的貸款償付對東海而言將是筆不小的負擔。 如果有一位學生是在綜合教學大樓(位在相思林旁,東海大學最上方)上課,接下來要到第二教學區上課,則他下課後根本趕不上在路思義教堂後方的接駁車,更不用說萬一老師延遲下課,或是接駁車行進途中發生問題。 同時質疑「第二教學區規劃案」的校內師生,更精細的計算出設立接駁車所需的費用,無論是採取租車或自行購車的方式,對學校而言都將是筆龐大的開支(參見下表)。 ◆租用東大附中校車所需費用? 2004年8月,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及材料科學系系主任程海東先生擔任東海大學新任校長。 2005年1月4日,由東海大學學生會、學生議會、人間/台研社、校解社等數個社團,在校內舉辦「東海大學第二教學區規劃說明座談會」,邀請甫上任的程海東校長,以及負責第二教學區規劃的黃豐國建築師出席。在座談會中學生社團仍針對經費及交通聯繫問題對「第二教學區」規劃案提出質疑,並表示「不反對建設,反對無長遠規劃的建設」,要求校方應該提出校園整體發展的藍圖,不是單針對第二教學區投入上億資金發展,否則「東海生活圈」可能會瓦解。
關於農牧場用地改建成「第二教學區」的構想,考察東海行政會議記錄、學生刊物、文宣的內容來看,目前可以看到最早的紀錄,應是在1995年2月的《東海大學校園整建規劃報告書》中。
1992年8月,在當時的阮大年校長的指示下,由建築系與景觀系師生組成的「東海大學校園規劃工作小組」,運用了二年多的時間,對校內建築、環境、景觀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及規劃作業,而最後最完整的成果則為1995年2月出版的《東海大學校園整建規劃報告書》。這是東海大學創校至今唯一一本成文,而且品質相當優秀的整體規劃報告書。而在這本《東海大學校園整建規劃報告書》最後一章中,關於校園未來發展的三個替選方案中,都強調校園應逐漸往東發展。
2001年4月13日,東海董事會第29屆第一次會議於東海校內召開,會中決議確認將推動開發「第二教學區規劃案」,並同意依「校建會」議決通過之規劃建築師報告辦理。
2003年元月3日,「第二教學區規劃案」中的「管理學院大新建工程」競圖評選作業完成,由「張樞建築師事務所」得標。
2月26日,東海校方於晚間七時在銘賢堂,召開「管理學院大樓新建工程」公聽會,由張樞建築師事務所說明工程規劃設計內容。
5月5日,依據「校內重大工程公告參與程序辦法」規定,「校建會」針對第二教學區之主要建築物「管理學院大樓」,進行整體規劃之最後審查,對大樓內部空間、洗手間配置、管理員室等皆作廣泛討論(東海大學行政會議記錄,2003.5.7)。
東海大學校園解說員社(以下簡稱:校解社)則在2003年6月初版的《東海采風》第七輯,刊出由第九期校園解說員撰寫的〈東海大學第二教學區規劃之反思〉(《東海采風》第七輯,2003:48),從位址、景觀與環境生態、第一與第二教學區的交通、學生互動交流、教學排課等問題,全面性的檢討整個「第二教學區規劃案」。
對第二教學區規劃的主要質疑點:經費與交通聯繫
對質疑第二教學區規劃的校內師生來說,其最大的質疑點來自於未來學生人數的降低,以及新舊校區間的交通聯繫問題。 就未來學生人數降低的問題而言,校解社引用了內政部的「台閩地區人口統計」資料,指出:
台灣未來學齡人口無論小學、中學及大學均面臨入學人數減少的問題,未來十年進入國小、國中及大學人數將分別減少一至二成;五十年後國小、國中學生亦將減少約四成以上,大學現階段人數,更將面臨減少近二分之一的情況…人口出生數急速下降,15年後,台灣之高等教育環境,將面臨嚴峻之挑戰及淘汰賽
…以九十一年的人口來講好了,20歲至24歲之間的人也就是在就讀大學的這個階段,人數就已超過2,000,000,根據內政部統計出處的資料正確數據是20,0004,871,但是15歲到19歲的人口卻減少了323,744,只有 1,681,126人,少了這三十幾萬人,也就是說將來全台灣的大專以上的學生數,會減少這三十多萬人。更嚴重的問題是九十一年的0到4歲人口只有1,350,829人,跟19至24歲比之下竟少將近六十多萬人(《東海采風》第七輯,2003:64-65)
同時相較於出生人口與就學人口的不斷減少,國內的大專院校卻不斷增加,91學年度全台灣共有154所大專院校。在未來學生人數勢必大幅減少的趨勢下,第二教學區的新建校舍,很有可能變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就交通問題而言,由於「第二教學區」和東海原本以文理大道為中心的「第一教學區」相距甚遠,兩邊的交通聯繫勢必成為問題。對這個問題,在「第二教學區規劃案」中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接駁公車。
但一方面由於東海的校園道路路幅不夠寬,其實不太適合接駁公車行走。此外,校方規劃中的接駁車停車地點是路思義教堂後方,但是學生下課時間只有短短十分鐘,而從農牧場的聯外道路到教堂後方的停車場約1.5公里,接駁車行駛時間(包含上下車的時間)需要5.5分鐘,而從文理大道上方即使用小跑步,跑到路思義教堂最少也要10分鐘。
交通問題--接駁車
8:00--16:20 8:00--18:00
5,500*182天*8台=$8,008,000 8,000*182天*8台=$11,776,000
◎兩教學區各四輛對開,共計8輛車
◎182天=已扣掉寒暑假、星期六、星期日及國定假日
◎以194人運輸量概估,未來增建學生宿舍運量會增加
◆自行購車?以管院3878人,如有5%學生需至原教學區(194人),且原教學區亦有194人第二教學區上課?需要多少車輛?
1.購車成本:500萬元*8輛車=4000萬元
2.司機薪資(1年):3.5萬*8位*13.5個月=378萬元(未含勞健保)
3.油料費(1年):0.8萬元*8輛車*12個月=38.4萬元
4.保養費(1年):0.6萬元*8輛車*12個月=57.6萬元(不含大保養)
5.保險費(含第3責任險及乘客意外險):10萬元*8輛=80萬元
6.另需設置停車場
(資料來源:《東海新聞》,2005:4)
雖然出席的程海東校長及建築師對於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尤其是交通聯繫問題,並沒有做出明確可信的回答。但程海東校長在現場表示,「第二教學區」既然已依照學校規定,完成一切規劃設計程序,並準備進行動工,則沒有繼續討論或更改的必要。
3月16日,「第二教學區」第一期工程開始施工。
11月24日,「第二教學區」規劃案中的管理學院大樓動工。
- Sep 30 Sun 2007 17:59
東海大學「第二教學區規劃案」爭議始末(2000—2005)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