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從台北開車直接去苗栗劍道館練劍,現在福星國小外面已經拉了個斗大的紅布條--「苗栗劍道館招生中」。雖然幾位劍友著完裝、略微熱身後,就直接下場進行自由練習。不過我自己總覺不太習慣,熱身後還是在一旁先依照以前在學校練劍的習慣,做過幾次擊面三二一、馬步擺振、米字打擊練習、左右腳擊面之後,才上場和游博文教練等人進行對打練習。
這次練習體力比上次大有進步,我覺得應該是因為自己比較能抓住節奏和呼吸的關係,和基本體能增進無關吧!游博文教練在練習完後,指點我們一些動作、招式上的細節,特別記錄下來:
一、腳:打劍時(左)後腳腳根、肌腱無論如何都要繃緊,保持隨時都要衝出去的狀態。(右)前腳的動作,游教練指點可以把刻意腳指頭往上扳,這樣因為腳指頭往上扳,移動時腳跟和腳掌就會自然貼地,跳躍、前進時不會因為腳跟或腳尖著地,使得動作遲緩,或是因此傷到腳指頭。
移動的關鍵在於用腰把身體推出去,也就是重心往前,這樣出去才會自然、迅速。
初學者(例如我),打面時容易把重心放後,變成原地打面,解決之道:打面之前,先做SE-Me的動作,則身體自然就會往前。(影:原來SE-Me還有這種作用...)
二、體:劍道打擊、防守時,身體的移動不用太大,因為標準的打擊動作劍一定是走直線,所以稍微偏一下,就能閃過去。包括攻擊時,如果腳和腰的動作能依正確的步法做(關鍵在腰),其實也未必要用跳擊。
很多人在閃正擊面的時候,常會頭閃過去,可是被對方劍砍到肩膀,問題出在閃的時候沒有用腰閃(用腰移動身體),所以只有頭移動,身體沒動,因此自然頭閃過去,身體沒閃過去。
三、伸擊面:關鍵也是用腰把身體推出去,很多人只用右手把劍伸到對方頭上打下來,那樣叫做「沙西面」,因為力道和氣勢都不夠,比賽通常不會採。打伸擊面,腰一定要出去。
四、反擊:要練到習慣擋了就打,不要只有擋對方劍而已。另外只要一有空隙就打對方,是最簡單的防守方法。抱著隨時隨地都打對方一隻手的態度,是最容易的方法。
五、防守不要單一、單調化,攻擊也是一樣。要練習打連擊,不要只打一支,打完了手就要接著打面,打完了面就要趕緊打胴,打完了胴就要趕緊打面。無論如何不要停下來。
六、劍道已經練過一段時間的人,可以試著練習劍在胸前,以右手為軸心,左手出力,進行打左右面、手--面的連續打擊法。當兩方的距離很近的時候,這種打法很好用。訣竅在於右手手臂要穩、手腕關節要柔軟,這樣劍的旋轉、移動才會快速,右手越出力、越硬,則劍的移動越呆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