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來工作了半年
這個活動辦完
我就要準備離開烏來了
想來實在也有點不捨
不過這個活動耗費了我們和林務局很大的心血
- Feb 06 Tue 2007 12:47
二月八日「還原老台車,懷念舊時光」活動邀請
- Jan 03 Wed 2007 03:58
了脫生死
茄苳樹窠:禁止憂頭結面
http://blog.roodo.com/judie35/archives/2607479.html#trackback
有人說:學劍道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如何死
- Dec 15 Fri 2006 20:22
當日人次超過118人.....
- Dec 15 Fri 2006 12:14
東海書苑與我(三)--好名有好運!?
至於我為什麼會成為英良接掌東海書苑的首任工讀生,其中當然必有緣故,部分還得感謝我的父母給我取了個好名字。
在經歷過第一段荒唐的大學生活後,對於我二度的大學生涯,憂心忡忡的父親在我入學前跟我約法三章:你的學費我來供給,至於你的生活費要自己想辦法。於是在那年暑假,我除了尋找住宿的房子外,還要努力尋找一個方便的打工工作。
- Dec 14 Thu 2006 16:08
東海書苑與我(二)--我在書苑買的第一本書
在本人遭逢難有的不測風雲,因故離開東海到外島當兵的時候,「集祥書坊」不知何時改成了「東海書苑」,經營者和地點也換了好幾次。根據可靠消息來源指出,英良應該是東海書苑從集祥時期算起的第五位經營者,現在來看,還是經營得最久的一位。
在英良接手東海書苑之前,書苑就已經搬到了新興路二巷的這個大部分人都很熟悉的位置。那時我剛剛通過了東海的轉學考,正準備重新開始我的大學生涯。卻見東海書苑的落地玻璃窗上貼著「結束營業大拍賣」的紙條,又過了幾天,只見一群人在書苑進行整理,然後貼出「X月X日重新營業,開幕特價..」的紙條。那時還和一位朋友進入一片狼籍的書苑,買了天下文化出版社的「第五項修練—實踐篇」上下兩冊。這應該是英良接手東海書苑後,我在書苑買的第一本書,是一套講企業管理的書籍,很有名,但是大概很少會有人想到到書苑買這樣的書。
- Dec 14 Thu 2006 16:04
東海書苑與我(一)--書苑的前身
我的大學生生涯比一般的大學生還要長一點,在這漫長的大學生活中,當然有很多人、事、物彼此交雜著,但是大體上不外圍繞著兩個空間而發生,一個是社團,一個就是東海書苑。可以說掌握了這兩個地點,大體上就掌握了我「漫長」的大學生活。
東海書苑的前身—集祥書坊
最初在東海附近並沒有一家叫做東海書苑,在我還曾經是東海化學系的大一新生的時候,作為大度山萬惡淵藪的東海別墅只有東興、主恩和一家叫做「集祥書坊」的書店。「集祥書坊」主要賣的都是人文社會方面的書籍,包括當時炙手可熱的大陸簡體字書籍以及新馬克思主義的典籍。根據某些在東海待得比我還早、還久的人表示,「集祥」的老闆原先是在東海靠近老王記(現在賣割包的攤子)的後門門口,擺地攤賣大陸簡體字書,並因此存了一點錢,因此租個店面開了這家書局。
- Dec 12 Tue 2006 17:38
昏迷指數不是報氣象,也不是股票指數
- Dec 04 Mon 2006 18:13
音樂的附身與回魂:一個演奏者的文化反芻
轉貼自 http://blog.roodo.com/sabinasun/archives/2541760.html
文章談的是音樂,
雖然自己練劍還沒有練到這個境界
- Nov 30 Thu 2006 17:58
怎麼樣把論文寫成一個動聽的故事!?
好友Wendlin在部落格裡面丟出了這樣一個問題,(http://blog.roodo.com/wendelin/archives/2526482.html#comments),我想了一想,這好像也是我當初在提筆準備被寫論文之初,一直在擔憂的問題,後來等到「鉅作」完成,到底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一下子還講不出個清楚的條理。
藉這個機會整理一下自己當初寫論文的過程,至於能不能對眾多受苦受難的研究生有幫助就不敢說了,畢竟裡面有很多內容和經驗都非常的個人,不見得能像之前寫的論文ABC那樣,對大部分的人一體適用。
至於文中提到的個人論文的本文,有興趣觀看的人可以參考:影之傳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aiing/。
- Nov 27 Mon 2006 13:38
全球華人命名前100名(轉貼)
全球華人命名前100名 ~~~看看自己有沒有在裡面喔!
本文轉錄自 無名小站BBS [P_sychedelic] 看板
1. 怡君 2. 欣怡 3. 雅雯 4.心怡 5.志豪
6. 雅婷 7. 雅惠 8 家豪 9.雅玲 10.靜怡